安徽地处长三角和中部区域的结合部,因淮河和长江天然分割为皖北、皖中和皖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中国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更拥有省内各地域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传统饮食文化,以安徽板面、淮南牛肉汤、臭鳜鱼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传统食品闻名全国。然而,安徽省内的食品生产企业普遍较小、普遍研发能力有限、普遍不具有全国知名度。虽然安徽板面在全国遍地开花,却没有带动安徽面食产业的发展;虽然淮南牛肉汤众口称赞,却缺乏真正在全国叫得响的牛肉汤产业;虽然臭鳜鱼这一菜品火遍了全国各地,但是很多外省人却不知道它属于安徽。总之,我们的徽派食品产业缺乏真正“畅销”和“享誉”全国的传统优质产品,本应“畅享”全国的徽派传统食品产业没能“畅享”全国。
分析其原因,个人觉得:首先在广大民众的认知中,并不都知道“在国民经济工业各大门类中,食品工业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并没有真正很好地区分餐饮业和食品产业的差异,并没有看到传统食品产业的现代化也是高新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并没有意识到作为中国创新新高地的安徽也需要现代化的徽派传统食品产业。
其次,目前我省传统食品产业没有完全摆脱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没有与食品现代化相称的食品科学和工程研究能力,没有基于传统食品的生产工艺深层次挖掘导致其优质营养和风味的关键标志性物质。
再次,目前我省传统优质食品产业缺乏能支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特色标准。虽然随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工作的推进,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发布了包括安茶等59个食品(包括药食同源)相关地理标志产品的安徽省地方标准,但是其中除了茶类和酒类产品外,绝大多数都是 “食材”而非“食品”,其相关理化指标缺乏基于营养和风味的特色性指标。不仅不能代表我省优质传统食品资源的全貌,而且也难以从技术指标上将我省传统优质食品资源(包括食品食材)与本省及外省的类似资源相区分,更难以指导未来可能“畅享”全国的优质传统食品的生产。
最后,由于上述关键营养和风味物质及其形成规律研究的缺乏,我们不仅难以形成上述足以指导徽派优质传统食品生产的特色食材食品标准,也导致我省难以基于徽派优质传统食品的独特营养风味物质及其形成的生产工艺进行令人信服的有针对性宣传,也就说不出这些优质传统食品为什么优质?怎么会优质?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我个人提四点建议:
第一,通过申请与评选相结合,在省内各地市遴选一批代表性优质传统食品和具有相关食品生产能力的代表性食品生产企业。
第二,基于这些代表性企业的优质传统食品食材选择和调理加工工艺等,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发掘相关食材食品中关键营养和风味标志物及其形成演化的规律机制。
第三,基于关键营养和风味标志物,形成可指导优质传统食品生产的特色标准,以便于相关食品资源的标准化。
第四,基于关键营养风味标志物的功能特性和特色标准的贯彻落实,加大徽派优质传统食品的宣传力度,以推动徽派传统食品产业“畅享”全国。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 别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处长、 侨 联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地址:正文 http://www.ahzx.gov.cn/duties/detail?strId=17ac5e4c117d4e0d96042108d28551be&strColType=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