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一篇大文章!”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陈刚注意到,省政府工作报告和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都提到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问题。他告诉记者,他此次上会的建言重点也是关于传统村落发展方面。
陈刚委员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安徽省及相关部门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对新的要求,探求保护和利用适宜的路径和方法,仍需要各方面积极研究与实践!”陈刚委员表示。
如何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陈刚委员建议我省处理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强化系统观念,以“大保护”视角,从历史文化、空间环境、工程技术、艺术创意等多维度整体推进。特别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下,能够更加完整、精准地保存村落肌理、结构形式及构件细部特征,形成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数据库,赋能古建相关产业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传统地域建筑的安全评估与修缮技术的相关规程,实现对保护修复工程的规范指导。同时在创意方面,助力文创产品及元宇宙、沉浸式展示的设计与实现,为文旅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当下正在有序推进的“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建设,涉及到不少传统村落。陈刚委员建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应结合产业融合、业态整合、文旅发展、文化提升、人居改善、村民参与等方面协调发展。提倡“渐进性”更新模式,防止乡村更新提升过程中的“大开发”、“商业化”,实实在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促进村集体与村民增收,提升村民幸福感。尤其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利用安徽独特山水资源优势和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展示祖国大好河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安徽窗口,彰显徽风皖韵。
我省文化底蕴深厚,皖南、皖中、皖北都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质和风貌,陈刚委员建议,要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禀赋、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挖掘多元价值,突出原真性和特色性,塑造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境”,避免“千村一貌”倾向。乡村风貌都市化、同质化,不仅造成乡村特色的消失,更是削弱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一村一品”建设目标下,宜采用整体性谋划、特色化设计、差异化发展的理念和策略,这将为乡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
来源:江淮时报 记者 曹昱 王悦